十月的天空是一部夢想實現的電影
記得幾年前偶然看到朋友推薦一起看完這部電影,還在討論電影中表達的夢想一詞
電影中其實把很多寫實的部分表達的很明確,相信很多人也曾經也有這樣的感觸吧
今天就來說說這部十月的天空吧!
十月的天空是1999年上映的電影,真實故事以及小說火箭男孩改編而成,由環球影業製作
男主角侯麥.希坎姆(傑克.吉倫哈爾飾演)是一位生長在美國礦坑小鎮的男孩
跟很多家庭一樣,父親就是礦坑小主管,哥哥足球很厲害(且當時足球在美國很受推崇)於是乎申請到獎學金讀大學沒有留在礦坑
當然很多家長都會,看到一個小孩天分較佳時會給他更多的關注與讚賞,而侯麥當然就不被自己父親給支持
而侯麥就是個小男孩,跟同年齡的青春男還有很多想法(雖然時常搞事)因為喜歡研究也不把父親的勸導當一回事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史波尼克火箭升空,他對火箭激起好奇心,於是就跟好友們一起研究起來
而他的導師也支持他們
但是畢竟他們不懂,火箭也一次次的失敗,雖然失敗但是他們也不斷去研究失敗的原因再次強化
可是看在大人眼裡就是在玩的一群小孩,並不是正經事於是家人或鎮上的人並不把他們當一回事
當然在鎮上一群小夥起鬨,大家有熱鬧看自然也會來看看,火箭男孩也這樣在鎮上傳開了
這時發生因為火箭失敗都會有火光,一件森林大火警察講這群年輕人抓起來懷疑是他們的火箭造成的(因為他們火箭失敗也不見了)
這時侯麥的父親也因礦坑工程受傷,現實家庭需要有人幫他進去礦坑,於是在現實各種壓力下
侯麥妥協了去礦坑幫父親忙,放棄科學研究
但是侯麥實在無法適應礦坑的無聊生活,腦袋不斷想火箭的事情
最後才好友鼓勵與導師協助,自己計算火箭軌道終於找失蹤的火箭,洗清一行人的可能性
終於經導師安排他們參加科學展覽準備展出自己研究的火箭
但是好事多磨火箭竟然被偷,於是侯麥趕緊打電話回鎮上請人幫忙
在父母與全鎮的礦工的幫忙下總算趕上展覽
讓侯麥成功申請大學獎學金~~
最後侯麥在鎮上火箭試射,希望父親能來看一次
當然happy end 父親還是來了
電影中對我來說述說很多年輕人不怕失敗
其實我完全同意,在自己還有失敗本錢時勇於挑戰
但就像片中說,往往很多來自現實的變化,會讓人無法繼續下去
而這些夢想挑戰也需要家人的支持才能做下去
但畢竟很多夢想父母根本不懂,如片中侯麥的父親就是個礦坑主管,一輩子只知道挖煤根本不懂科學
現實中很多的父母因為自己知識並不足(因為小時家中條件不佳不能讀書)
所以根本不知道何謂科學? 更不用說火箭?
就像現在科技的進步,想想我90年代我才剛接觸電腦那時電腦作業系統才95.98,到現在智慧型手機都出來,也才30多年
這麼多的資訊量,我們都需要不斷的學習,當然也有人選擇慢慢地適應而非學習
這樣他們當然無法理解研究的人在研究什麼??
更不用說去體諒那些人了!
時代雖進步,但人若無跟上腳步,其實也難成!
片中或許看到只是一群年輕人的夢想實現,家人最後在他的成功而理解,換角度想若他一直失敗,他的父親仍能支持他嗎? 應該無法~~
回過頭想只願那些無現實壓力的人可以好好去追夢並實現
因為夢想實現並不容易~~
哈哈本來想分享一部好片,又說很多沉重的話題囉!
不管如何仍然推薦這部好片給那些勇於追夢的人
這部電影其實要看好像沒有太多平台,因為我查一下串流平台好像沒上這部片
看來要網路找找或是等第四台隨機重播時出現了(大家就暫時看看我提供的yt片段吧^^)
以下提供劇情大綱:(引用維基)
在西維吉尼亞州的煤林小鎮,這裡的男孩子長大之後大多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為做礦工開發當地的煤礦,二為踢美式足球取得獎學金上大學。
1957年10月4日,蘇聯史波尼克一號火箭升空。一名青少年侯麥·希坎姆 ,他既沒有當礦工的夢想,也沒有健壯的體格踢足球,在他看到火箭升空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於是夢想著自己建造一艘火箭。他與兩個好朋友以及班上博學多聞但是個性孤僻的同學昆丁·威爾森,努力研究並且製造火箭,在隨著一次次的失敗後,他們得到更多的支援,當最後成功發射了火箭之後,「火箭男孩」的名號就此傳播。
但是這一路上,對於希坎姆並不好受。他的父親約翰·希坎姆,是煤林礦業的高階主管,別人都認為侯默以後得克紹箕裘,因為他的哥哥選擇踢足球進入大學。然而希坎姆並不願意繼承父業,這也使他與父親產生對立。幸好,在母親以及恩師賴蕾的鼓勵下,希坎姆才成功與朋友發射了火箭。
「火箭男孩」的名號傳開,卻引來了大禍。煤林小鎮附近的森林,因為不知名的原因而燒毀,火箭男孩發射失敗而且失蹤的火箭立刻遭到質疑,警方在未確認的情況下,立即逮捕的火箭男孩四人,自此打擊火箭男孩的信心以及自尊。外加上希坎姆家中的變故,使得希坎姆必須放棄夢想,進入礦坑賺取醫藥費治療父親眼睛的傷勢。
但是,希坎姆在恩師賴蕾的鼓勵下,再度找上了昆丁並且找出他們沒有犯罪的證據。希坎姆計算出了公式後,與昆丁找到了唯一失蹤的火箭,澄清了他們的罪嫌。於是,火箭男孩再度合作,他們參加了科學展覽,以火箭以及發射器成功獲得優等,參加全國的科學競賽。當時指派希坎姆為代表,遠離煤林前往都市參賽,然而卻發生了意外,在比賽公佈結果的前夕,希坎姆的作品遭竊,希坎姆只得向煤林小鎮的親友請求支援,恰逢煤林礦工的罷工潮,情況可說是岌岌可危,一直到希坎姆母親的幫忙下,希坎姆父親才願意妥協並且請礦工幫忙,大家一起趕工的作品最後趕上了科學競賽發表。希坎姆獲獎,並且獲得了獎學金進入大學的機會。
回到煤林之後,火箭男孩們要發射最後一枚火箭,希坎姆希望從未出席過的父親能夠到場,在最後一次發射火箭前的感謝詞後,希坎姆父親約翰終於趕到現場,為火箭男孩們以及煤林小鎮的居民,發射出跨越十月天空的最後一艘火箭。
片尾交代眾人的後續發展:火箭男孩們全部完成大學的學業後,昆丁成為石油業化學工程師,羅伊·李成為汽車代理商及銀行家,奧戴爾成為牧場主人並擁有保險公司,侯麥·希坎姆則成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工程師,為太空梭計畫的太空人。艾絲在1979年退休後居住在卡羅來納南部的默特爾海灘養老。芙禮達·萊蕾老師罹患霍德金氏淋巴瘤,於31歲那年逝世。約翰·希坎姆於1976年死於肺塵病。1965年媒林鎮地產被拍賣造成當地礦場永久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