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在最近風潮又再度帶起來,讓國人可以再度看到棒球的趣味,當然也有熱血比賽過程的緊張感~
這一兩天還是大聯盟的海外開幕賽,看著大谷翔平、山本由申、佐佐木朗希、今永昇太、鈴木誠也等球星
道奇跟小熊之戰,真希望沒在台灣看到大聯盟的海外賽壓!(感嘆一下^^)
前幾天在電影台看到這部魔球在重播,或許是棒球熱潮連這部冷門電影也都再度回歸~~
其實這部電影雖然算是傳記電影,但因為主題繞在棒球大聯盟(MLB)的球隊養成
所以已經算是給很多亞洲職棒球隊教科書,棒球科學,從大數據去觀察球員,了解哪個才是適合球員的位子,並且怎樣組合起來才能帶給球隊最大的效益
就讓我們來看看魔球
魔球是2011年的電影作品
取材2003年麥可·劉易斯的同名紀實著作改編,聚焦2002年賽季的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彼特扮演的球隊經理比利·比恩與助理經理彼得·布蘭德採用賽伯計量學挑選球員組建隊伍並取得的驚人成績
主角:比利.比恩(布萊德·彼特飾)是MLB大聯盟運動家隊的球隊經理,是個小市場球隊(就是沒有很多資本的球隊)
在2002年球季結束運動家因為大牌球星又被有錢的球隊挖走,比利因為有戰積與票房的壓力,在想要如何重組球隊
在一次到巨人球隊開會認識布蘭德,發現他的數據化很有未來性
但畢竟這是要挑戰傳統,最後比利決定與其挖球員不如挖布蘭德,請他幫忙重組球隊
布蘭德的概念,棒球結果是要得分,所以首先要找上壘率高的選手,而不是找瘋狂亂打的球員~
安打很重要,但選球上壘也很重要
而很多選手因為體力數值上不被現有的球探看好,因為球探只看到力量、球速、或是跑得快
但卻不了解這個球員是否真的適合打棒球
這裡讓比利感受很深,因為他也曾經被球探說是明日之星,最後被說服參加選秀,放棄大學
結果他並不適合打棒球,又沒有學歷,那過程是多麼無助,但當初說的頭頭是道的球探已經再去挖其他年輕球員,說的同樣的道理
看著那些球員彷彿是自己過去的縮影~
讓比利更想改造球隊
傳統與科學的衝擊就是一堆人不理解他們的做法
包括球探、總教練,總教練因為自己的傳統想法,死不用比利找來的選手
最後比利出大絕,直接把球員賣掉,逼總教練必須讓球員上場
而比利也去跟球員說明他們會來運動家都是已經沒地方去,如果還想待在大聯盟上,必須將自己的價值顯示出來,也讓自己前東家後悔賣掉自己
就這樣運動家迎來大聯盟的20連勝紀錄
但對比利來說不重要,因為季後賽還是輸了,在這個只看成功的現實世界
沒拿到冠軍一切的努力就白做了
這時紅襪隊老闆找到比利,希望他來幫他,因為他們看到他的努力,一個2000萬小成本球隊,卻打到跟億來億去的名門球隊的季後賽
這就是他成功的地方了
結局比利並沒有選擇跳巢,因為他依然有夢想,想在小市場球隊拿下冠軍給大家看看
整部電影其實對棒球如果沒有太了解的人或許會覺得無聊
畢竟傳記電影都是敘述故事,若沒有共鳴可能會看不太下去
可是我覺得魔球,當然主軸是在講棒球,但他的內容卻可以套用在現今很多求職的過程
我是經歷過科技大爆炸、大成長的人
電腦從95用到現在,不斷地學習新的觀念,也不斷地推翻以前的觀念,用新的思維去做事
但必須說就像比利遇到的困境,大多人都還是習慣用他們的方式或是舊有的方式去做
你要先做出成果,別人才願意肯定你的方法是對的,你的方法是成功的道路
沒有多少人能像比利那樣堅持,但也要說他再怎樣也是個球隊總經理,能做的絕對比小公司的小職員多很多
我記得片尾比利開著車放著他女孩自彈自唱的CD,女兒希望他留在運動家拚,就算不留在運動家依然是他的好爸爸
聽著他女兒唱的歌詞感觸很多
人生就像一個迷宮沒有正確答案,把自己的生活當作一場秀,慢下來不著急,朝自己的心前進,雖然過程很緊張,努力的結果或許不是自己想要的,但過程看到的風景只有自己能體會
魔球推薦給各位
以下一樣提供劇情大綱:(引用維基)
比利·比恩(布萊德·彼特飾)大聯盟球員生涯極不順利,很早退役成為球探,之後晉升為總經理,他帶領的奧克蘭運動家在2001年美國聯盟分區賽被財雄勢大的紐約洋基淘汰。球季結束後高層拒絕增加預算,又要面對球星被勁敵挖角。比恩在與克里夫蘭印地安人傾談交易球員事宜的過程中巧遇耶魯大學經濟學系畢業的彼德·布蘭特(Peter Brand),見到連對方總經理也聽從布蘭特的意見後,立即把他挖角。起初奧克蘭運動家球探部眾人對比恩聽從布蘭特以數據尋找球員頗有成見,總球探不滿他的手法離開,總教練堅拒比恩依布蘭特分析讓史科特·哈特柏格(Scott Hatteberg)打一壘手的指示。2002年球季展開,奧克蘭運動家剛開始在美國聯盟西區排名殿後,甚至有傳出總經理會被革職風聲,總經理為了強迫總教練接受他提出的先發陣容名單出賽,把原本總教練屬意先發的幾名球員交易出去。離季後賽越來越近,球隊成績日漸進步。於八月至九月初展開連勝佳績。9月4日,對堪薩斯市皇家一役中,初時領先11-0,但被對手追回11-11。在九局下哈特柏格擊出一支再見全壘打,20連勝成功追平美國聯盟的紀錄,但比恩對此紀錄卻表露出沒什麼大不了。
奧克蘭運動家在美聯西區排行第一進入季後賽,在美國聯盟分區賽遇上明尼蘇達雙城,結果與2001年一樣在五場比賽三勝二負後被淘汰;賽後開車途中,比恩難掩情緒地撥放女兒自彈吉他錄唱的《蘭卡的異想世界》CD,女兒引用歌詞要父親好好享受比賽這場秀(Just enjoy The Show)。波士頓紅襪鑒於比恩的操作經營能力以運動史上最高總經理薪資1250萬美元的合約邀請他加盟,但他仍決定留在奧克蘭。波士頓紅襪採用同樣的方法,在2004年拿下世界大賽冠軍。